建站設計作品集培訓,建筑師里的音樂唱作人,建站設計作品集培訓授課風格比較多變,大體上來講就是隨意的因人而異。不可打破的規(guī)則是“原創(chuàng)”與“不可替代性”,我希望我的學生都有所追求,并通過不斷努力完成自我實現(xiàn)。
在有限的生命里,
用心一定要找到良苦,
因為等待往往不會成詩。
——某某水果
朱老師 / 某某水果
武漢理工大學五年制建筑系(本科)
UCL 巴特萊建筑學院 (研究生)
Built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Heritage
○ Heritage Malta,國家級工業(yè)遺產保護利用實踐項目-公交車記憶,成果收錄進Heritage Malta.
○ Maris,倫敦證交所適應性改造設計。
○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,海上絲綢之路申遺,參與南京/廣州兩大片區(qū)十余處遺產點規(guī)劃設計與研究,著有國家一級建筑類核心期刊論文《“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”視角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問題研究》,工作期間以“某某水果”的名字創(chuàng)作并演唱官方申遺推廣曲《岸邊》,開啟了獨立音樂人的斜杠之路。
○ 作為音樂人,獲得第十二屆華研國際詞曲創(chuàng)作大賽唱作人組北京賽區(qū)10強。從上萬名音樂人中脫穎而出連續(xù)兩次入選網(wǎng)易云音樂“石頭計劃”,迄今已發(fā)行正式EP專輯三張。
- 工作經(jīng)歷&作品 -
2012水利部黃河勘測規(guī)劃設計院實習
2013方創(chuàng)建筑有限公司工作將近一年
參與的項目:汴京公園景觀設計,開封市海洋館設計,成都新街花園度假區(qū)規(guī)劃等。
▲建筑設計
▲舊城更新保護-可持續(xù)數(shù)據(jù)量化分析與設計
2015:馬耳他遺產做國家公交車博物館保護規(guī)劃
2016:在Maris做證交所改造設計
2016: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
一帶一路海上絲綢之路申遺,展示利用設計,成為“申遺女孩”參與各種一帶一路宣傳活動。
▲馬耳他遺產的項目介紹
▲古建筑斗拱研究
▲海上絲綢之路申遺
- 教學特點&學生案例 -
方向綜合全面,注重培養(yǎng)學生兼顧“發(fā)散思維”與“邏輯思維”,強調“原創(chuàng)”與“不可替代性”,具備跨界思維,帶學生玩轉各種跨界項目。
部分學生案例:
▲學生-侯博雅案例
Part 1 學習經(jīng)歷
Q:簡要講述一下您的學習經(jīng)歷。
我本科就讀于武漢理工大學建筑系,五年制的大學生活結束后,在設計院工作了一年。因為我個人感興趣的領域不在商業(yè)、住宅、地產等范疇內,所以決定出國讀研,最后選擇了UCL(倫敦大學學院)。
我的專業(yè)包括很多方向: 建筑環(huán)境,可持續(xù)設計,文化遺產... 是目前國內特別稀缺的。需要通過設備來檢測數(shù)據(jù),進行大數(shù)據(jù)分析,根據(jù)結果改造文物或博物館設計,調整室內建筑的溫度、濕度、光照度,污染度等等... 讓文物可以存留的更久。
涉及到文物的不同材質,找到最適合它們存在的環(huán)境,以及適應性改造,把舊建筑變得煥然一新,這屬于未來100年甚至更久的可持續(xù)設計。
Q:留學過程中有記憶猶新的事情嗎?
嗯,那一年沖擊到我原本的世界觀... 我的專業(yè)方向在當時是比較小眾的,我屬于這個專業(yè)的第一批中國留學生。整個的團隊氛圍很微妙,因為大家年齡構成比較豐富,最大的學生60歲,平均年齡在40歲左右,溝通差異較大。
對待專業(yè)問題,他們輸出的觀點都很成熟和堅定。我第一次聽到那么多不同的聲音,這是很好的求證契機。產出自己的想法前,我會提前查閱相關文獻,做好充足的準備再拿來跟大家討論。這個過程中會產生自我懷疑,但也在督促我不斷學習和進步。
對于第一次出國求學,以當時的心境,生活是充滿艱辛和挑戰(zhàn)的。
Q:什么契機讓您選擇文化遺產保護這個專業(yè)?
當時我在設計院工作時做了一個開封市汴京公園的改造項目,花了很多時間和心血,最后卻沒有中標。長期處在這種商業(yè)項目中,我失去了很大一部分動力和創(chuàng)造力,花費心血的作品得不到反饋。
這樣的契機下,文化方向的項目給了我肯定,且大五畢業(yè)時,我做過純古建筑設計,對古文化的事物比較敏銳,所以選擇了文保專業(yè)。
Q:如何看待“打敗你的不是同行是跨界”這句話?
首先,我挺認同這個觀點的。
跨界本身不是件容易的事,當你有跨界思維時,意味著學習遷移能力很強。既然能在未知領域做到同樣優(yōu)秀,一定具備了別人身上沒有的專業(yè)素質,比如通感能力強。
跨界與人們自身的追求是息息相關的,它會作為我們生活的突破口。在現(xiàn)代社會的多元化中,每個人不會只存在于單一的角色里,通過跨界滿足自我實現(xiàn)是未來的發(fā)展趨勢。
跨界的背后可以概括成三個詞:學習,遷移,通感。
Part 2 興趣愛好
Q:工作之余,您有著怎樣的興趣愛好?
音樂制作!
音樂是我的情緒出口,平時工作中我比較理性,所以把感性的部分都留在了我的歌里。
Q:如何看待理性和邏輯性的聯(lián)系?怎么培養(yǎng)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?
首先,理性和感性最大的區(qū)別在于:感性的人通常會從感受出發(fā)解決事情,忽略了導致結果的根本原因,也就是邏輯性。
假設給你五秒鐘,你說不出邏輯的定義,那不可能培養(yǎng)出邏輯思維。我問過很多人,幾乎沒人說得出來,但一位創(chuàng)業(yè)的朋友很快的給我答案:因果關系。這說明他能很快的預判出,某件事發(fā)生過程中是否跳躍了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,如果從因果關系中沒辦法繼續(xù)推理,就要重新梳理。
通過逆推的方式,可以得出結論,強化事物與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,邏輯思維能力也會得到提升。
Q:回歸正題,您是什么時候開始做音樂的?
2016年,當時入駐了網(wǎng)易音樂人。偶然的契機發(fā)了一首歌叫做《烏鴉》,被平臺推到電臺首頁,開始慢慢積累聽眾,直到現(xiàn)在,還在堅持產出作品。
Q:您說希望成為“建筑師里唱歌最好的”,是什么動力讓您一直堅持做音樂?
哈哈哈,因為我把音樂作為情緒出口,它存在于一個很高的精神領域,所以一定會堅持,除非我哪天失去情緒,連表達的欲望度都沒有的時候...
如果真有那么一天,不止是音樂,可能任何藝術相關的事我都不會做了。
Part 3 教學特色
Q:您的授課風格屬于哪一種?自己心中難以打破的規(guī)則是什么?
我的授課風格比較多變,大體上來講就是隨意的因人而異。不可打破的規(guī)則是“原創(chuàng)”與“不可替代性”,我希望我的學生都有所追求,并通過不斷努力完成自我實現(xiàn)。
Q:您在教學中,注重哪些技能的挖掘和培養(yǎng)?
我比較注重培養(yǎng)學生兼顧“發(fā)散思維”與“邏輯思維”,根源的認知和個性化也很重要,我不希望他們重復產出一樣的東西。人如作品,每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。它不僅僅代表一件作品,而是通過作品,清楚自己為什么要做,明白自身與作品的契合度,通過作品加深自我認知,夯實自己身上的閃光點。
Q:有些學生擔心學建筑的壓力過大,面對這樣的顧慮,怎么幫助學生解決?
我一般會讓他們參考我的方式——找到情緒出口。比如之前我有一位學生很喜歡攝影,我建議他開通了一個賬號,每天發(fā)一張自己的攝影作品,將情緒灌入其中... 其實學建筑的學生有一個共同特點,都挺有韌勁兒,他們清楚自己的選擇,即使有很大壓力也還是會堅持。
Q:您怎么看待出國留學?對未來藝術留學的趨勢有什么看法?
我選擇留學完全是自己的決定,對我來說,留學不是一種退路,而是更好的認知世界的方式。既然選擇出去,就一定要有所收獲?,F(xiàn)在申請學校已經(jīng)越來越難了,它會篩掉一部分“混日子”的人,逐漸回歸成“一分耕耘,一分收獲”的趨勢。
Q:簡單談談您與ACG團隊的故事。
2017年,我加入ACG團隊,當時從上一家公司辭職去組樂隊,參加了一個音樂比賽(詞曲創(chuàng)作大賽),為了圓大學的樂隊夢。來ACG當導師是因為之前一直在做兼職,帶出一批取得成功案例的學生,給了我很大鼓勵,所以決定轉為全職導師。
ACG團隊嚴謹又不失自由,讓我在保持熱愛的同時也有自由發(fā)揮的空間,而不是重復機械的工作,愿我們能繼續(xù)碰撞出新的火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