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動空間設計作品集雙非成功上岸UAL、AA4所名校,雙非成功上岸UAL、AA等4所英國TOP院校, 從決定出國到完成互動空間設計作品集僅用4個月!在研究生階段深入探索互動裝置的體驗,嘗試將新媒體藝術與互動裝置相結(jié)合進行設計,從社會問題和思辨性設計的角度探索新媒體與空間設計的可能性。
互動空間設計作品集雙非成功上岸UAL、AA4所名校,雙非成功上岸UAL、AA等4所英國TOP院校,從決定出國到完成互動空間設計作品集僅用4個月!在研究生階段深入探索互動裝置的體驗,嘗試將新媒體藝術與互動裝置相結(jié)合進行設計,從社會問題和思辨性設計的角度探索新媒體與空間設計的可能性。
學員:王同學
學校:西安美術學院空間設計專業(yè)
校區(qū):青島校區(qū)
錄取院校:
倫敦藝術大學UAL
MA Interior and Spatial Design
Spatial Performance&Design MA(AAIS)
金斯頓大學
MA Interior Design(1ft)
Expanded practice-pathway 5:space&participation
院校介紹
倫敦藝術大學(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),簡稱UAL,前身London Institute,是一所位于英國倫敦的書院聯(lián)邦制大學。由六大教授藝術、設計、時尚和媒體的學院組成。倫敦藝術大學是歐洲最大的藝術、設計、媒體傳達和表演藝術的藝術高校,是全世界最優(yōu)秀的藝術大學之一,也是藝術教育界的哈佛、劍橋。
自我介紹
大家好,我畢業(yè)于西安美術學院空間設計專業(yè),是一個喜歡思考,喜歡探索的女孩。
關于專業(yè)與學習
Q:為什么會選擇建筑空間專業(yè)?你對建筑空間設計的理解是?
我認為空間是人們的生活習慣、情感、故事和回憶的載體。與二維平面相比,三維空間有著更強的包容性與承載力,通過空間設計我可以更多維的表達我對這個世界的思考。它魅力在于,當觀眾走進我設計的空間時,可以直觀地理解我想要表達的想法。我想把我對世界和自然的理解融入到我的設計中,激發(fā)更多的人去思考社會和自然。
申請準備
Q:申請季如何做好時間規(guī)劃?申請過程中你遇到過哪些困難?如何解決的呢?
我出國的準備周期很短,從決定出國到做完作品集一共只用了4個月的時間,對我來說是非常大的挑戰(zhàn),也是人生很難忘的一段經(jīng)歷。
經(jīng)過四個月的時間,在acg的幫助下,我不僅僅是完成了4個項目,更多的是找到了自己未來的方向,從模糊至清晰,從迷茫到堅定。
面試結(jié)束后考官說:我認可你對于空間設計的看法,這個offer是你的新年禮物,祝你新年快樂,期待九月份與你在倫敦相見!
這四個月的時間是逐步尋找自己的過程,對自己未來的規(guī)劃有了更清楚的認識;面試官的認可為我的申請季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,同時也是未來準備迎接更大挑戰(zhàn)的序章。
關于錄取
Q:目前收獲的這些院校offer你更傾向哪一個?為什么?
Ual倫敦藝術大學
ual是藝術學校而不是建筑學校,課程基于藝術,學生可以從感興趣的領域進行調(diào)研;并且大學提供機會在這個領域工作、與業(yè)界大牛合作的機會。
課程支持學生去探索物理與虛擬空間的體驗為探究的方向,鼓勵和促進跨學科活動,與我的研究生想要研究與探索的方向趨同。
關于互動空間設計作品集
Q:你的互動空間設計作品集創(chuàng)作的出發(fā)點是什么?
作品集靈感來源于自己最喜歡的工作室——studio Nowhere,它致力于新媒體藝術和互動空間的多樣性,不斷突破物理空間的限制,創(chuàng)造更多的可能性。
▲Fig 1.The work from Studio Nowhere
新媒體裝置是設計、藝術和編程的巧妙結(jié)合。與此同時,當代新媒體裝置藝術的快速發(fā)展,包括影像裝置、光學展覽、互動裝置,以及其在公共藝術領域的廣泛應用,無疑成為當前發(fā)展的新趨勢;在新媒體裝置的引領下,我們可以享受超越現(xiàn)實的景觀,刺激我們的整個感官系統(tǒng),讓空間激發(fā)出無限的可能性。
▲Fig 2.The"vector vertical View"installation at Zocalo Plaza
▲Fig 3.The conceptual collage of my project
例如,在我的項目中,我設計了一個體驗式的裝置,靈感來源于面對大海的感覺,表達了自然美與危險共存的對立與矛盾。裝置將有一個向上傾斜的弧形斜面。隨著人們向前移動,坡度越陡,人們感受到的震動就越強烈,未知的晃動使人的情緒發(fā)生變化。此時,裝置內(nèi)部空間的意義類似于庫哈斯的帶狀空間,它是人們認知和感受的載體:它將人們的情感感知與自然聯(lián)系起來,使體驗者對自然的雙面性有更深刻的認識。
▲Fig 4.The sketch of my project
▲Fig 5.The rendering of my project
在最初的設計中,對于測試方法和振動振幅,我設計了三組實驗模型進行測試。根據(jù)晃動的效果,我最終確定了龍骨結(jié)構(gòu)在底部安裝。但是在項目完成后,我重新考慮,一個人的重量可以讓14米的裝置產(chǎn)生晃動嗎?答案是否定的。
或許新媒體介入下互動空間設計可以有更多發(fā)展的可能性。例如,新媒體藝術運用編程可以代替某些材料的使用,即中空玻璃可能是一個電子屏幕或幕布,使波動不是真正的水,以此減輕裝置的重量,達到可以被真人的重量所搖擺的目的;或者,通過技術編程的手段,使空間成為某種意義上完全的虛擬空間,使建筑材料不是真正的水和鋼化玻璃,運用新媒體藝術探索環(huán)境友好型的虛擬空間建筑等等……
相信再研究生階段更多可能性等著我去探索……
關于生活
Q:對于自己的未來有什么樣的規(guī)劃呢?
我想在研究生階段深入探索互動裝置的體驗,嘗試將新媒體藝術與互動裝置相結(jié)合進行設計,從社會問題和思辨性設計的角度探索新媒體與空間設計的可能性。
關于ACG藝術留學
Q:在ACG發(fā)生過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呢?
準備互動空間設計作品集期間時間倉促,而且需要青島和西安兩個校區(qū)上課,兩個校區(qū)的老師都特別好,老師們盡職盡責,為我一路開綠燈,只有正確的方向和指引才能讓我用四個月的時間短道速滑上岸實現(xiàn)了暑假播種寒假收獲的高產(chǎn)能收益,并且獲得了我最心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。
Q:覺得在ACG最大的改變在哪里?
在acg學習的期間不僅僅是完成了互動空間設計作品集,我覺得對我未來的設計與學習有很大的幫助。
對于設計的邏輯與表達有了新的認識,對于空間設計也有了不同維度的了解;acg的教學也不僅僅是基于為了完成作品集而設計的課程,上課的過程中更多的是去開拓視野,打破固有思維,老師會分享很多國內(nèi)外的藝術家設計師的作品,每一個作品的選題與完成的過程都是充滿挑戰(zhàn)與樂趣的,在完成作品集的同時提升思維的廣度與深度。